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庆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2015.06.08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各县(区)文广局,市直文广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2015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要点》已经局务会议讨论,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庆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2015年2月25日


2015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要点(2015年2月)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之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以三个生态建设为统领,打造红色南梁、民俗庆阳、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四大文化品牌,组织实施“1366计划”,即:紧盯“一个目标”(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着力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办好“三件实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乡村舞台”建设、“文化集市”建设),实施“六大项目”(传媒中心、大剧院等市级重大项目,民俗文化产业园等县(区)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单位维修项目,数字影院建设项目,高山台站建设项目,“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选派培养项目),突出“六个重点”(广电舆论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广行业监管),推动全市文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推进宣传创新
        1.认真做好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全力抓好“三个生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舆论宣传。
        2.以树立庆阳良好新形象为宗旨,做好中、省媒体稿件上推工作,力争全年在中省媒体连线、上稿工作上再创新高。
        3.完成市委、市政府指令性专题片,策划制作普法专题片,做好广播节目的改版创新。
        4.完成《秦直道》、《非遗在庆阳》、《刘巧儿》、《黄河古象》等文化节目的策划制作。
        5.开办庆阳经济频道,开通云客户端,实现节目手机实时观看,开办交通音乐广播频率。
        6.不断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程序和内部监管机制,严格流程管理,落实选题管理、播出管理、收听收看、分级审查、督查通报、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监管和评议工作,建立完善评议员制度,优化评议队伍。
        7.充分挖掘现有及新办的频道、频率、网站等优势资源,力争同比有更大突破,增强经费自主保障能力。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8.加快庆阳传媒中心、大剧院及庆阳民俗文化产园、蟠溪山庄旅游度假公司、中国甘肃北石窟寺镇原文化旅游区、罗川古城保护开发、中国读者南梁文化中心、刘坪景区、环县大宋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每个县(区)倾力打造1-2处有说头、有看头的亮点项目。
        9.新建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40个“乡村舞台”和8个“文化集市”。
        10.实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程,力争完成全市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任务,衔接、落实中省优惠政策和补贴资金。
        11.完成中央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和市级数字音频广播试点工程建设任务。
        12.继续做好“三馆一站一屋”(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及乡镇、街道(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送工作。
        13.组织开展全市元旦、春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和广场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第七届新创剧目调演获奖剧目市内集中展演活动。
        14.深入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及“文化进万家”六送活动,完成市上确定的重大节会文化活动任务,全年开展送戏下乡不少于60场、全市演艺公司演出1600场、收入200万元。
        15. 加大跟踪管理,配合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确保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低于15500场,确保老放映员补贴发放到位。
        16.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17.积极实施《戏剧大市建设规划》和《影视剧品牌建设规划》,面向社会征集新创作的戏剧、影视剧、小戏、小品等剧本,在2015年全市剧目研讨会上研讨修改,争取早日搬上舞台。年内新创作大戏1部,小戏、小品2部以上。出版《庆阳剧作》(第七集)。
        18.积极打造庆阳徒手秧歌广场舞品牌,冲击2016年文化部群星奖。
        19.加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和电影短片的策划、制作,并扩大广电学会、影视家协会影响力。组织参加第四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和全省公益广告评选。
        20.组织举办省内14个市(州)美术作品巡回展、丹青庆阳美术作品展等书画展览活动。
        21.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城乡阅报栏(屏)工程建设,做好现有1291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深入开展“书香陇原”全民读书月活动。
        22.举办全市新招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干就业岗前培训班和文化产业、非遗保护人员培训班,做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选派培养工作。
        三、构筑现代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23.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32亿元,增速达到38.85%,占GDP比重达到2.1%,招商引资实质签约资金108.01亿元,到位资金27.1亿元,机构数达到981个,资产总额36.84亿元,从业人员3.68万人。
        24.大力发展传媒影视动漫业,拍摄4至5部影视剧,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创办动漫企业;发展农耕体验、岐黄养生、书画古玩、餐饮娱乐等文化业态,鼓励未注册的725个机构注册法人。
        25.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新兴业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26.发挥市香包文化产品研发中心的作用,设计研发具有庆阳本土文化内涵的新产品100件;加强与中国美院和西北师大的合作,设计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100件;鼓励市内龙头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100件。
        27.编印《庆阳文化特色产品目录》,规范每件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价格等,便于网上销售,避免无序竞争。完成庆阳香包形象店装修布展,对外运营开放。
        28.推广使用“庆阳香包”、“庆阳剪纸”、“庆阳皮影”三个证明商标,鼓励注册新商标。
        29.组织举办第13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完成农耕节上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
        30.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香包企业和个人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阿联酋、白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开设营销窗口。
        31.鼓励、扶持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会展、商品订货会和交易会50次以上。
        32.举办2015年 “飘香时节—民间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 组织专业人员赴省内高校举办庆阳民俗讲座,面向高校师生征集庆阳香包创意设计作品,举办创意设计大赛。
        33.做好庆阳市文化产业协会换届工作,发挥协会资源整合、转型创新、抱团发展的积极作用。
        34.建设一座全球网络销售平台,加快网络销售,让企业坐在办公桌前搞销售,不出家门做贸易。
        35.鼓励市内百强民俗文化企业和艺术大师入驻民俗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在民俗文化产业园内建设一处文化产业物流配货中心,设商品展示厅、采购厅、备货仓储厅、贸易出口集装箱停放台等,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四、提档升级保护力度,加快文化传承和利用
        36.落实文物安全岗位责任制,加强馆藏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馆藏文物绝对安全;强化野外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护工作,督促签订三级文物安全责任书,确保野外文物基本安全;制定《文物安全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组织文物安全消防演练;检查县(区)文保员经费落实情况;表彰奖励优秀文保员。
        37.树立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后续工作;完成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
        38.上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组织实施南佐遗址、正宁罗川赵氏石坊、环县兴隆山古建群、环县古城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对正宁文庙大殿、普照寺大殿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程并对部分工程进行验收。
        39.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加快南佐遗址、北石窟寺、秦直道等的开发利用,再现庆阳先秦历史文化,建成10个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所有制、不同投资主体的主题博物馆。
        40.配合做好莲花寺水库、银西铁路、西平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文物调查、勘探和抢救保护工作。
        41.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征集一批价值较高、能填补馆藏空白、丰富展览内容的珍贵文物。
        42.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文化遗产日”和“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43.做好2015年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专项经费申报工作。
        44.完成3部“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的编审、出版工作。
        45.完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传承传统技艺。
        46.完成《庆阳民间手工技艺记录》的普查拍摄,视频、音频、图像及文字资料的整理。
        47.组织参加在香港举办的《根与魂——绚丽甘肃陇原情》活动及其它非遗展演展示活动10次以上。
        五、严格规范经营秩序,创建安全有序的文化环境
        48.联合出击,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网吧、文化娱乐场所等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
        49.努力提高执法水平,组织一次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切实加强对执法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学习。
        50.组织完成文化市场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建设任务、净网先锋监控系统的升级安装工作及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
        51.加强出版业、印刷业、发行业日常监管,认真组织开展出版物质量专项年行动。大力整治低俗有害少儿出版物,深入查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违法违规行为。
        52.加强广电、文物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销广电地面接收设施设备;落实与公安部门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巩固打击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对全市古建筑、古墓葬进行专项安全整治,严厉打击文物盗掘、贩卖等违法犯罪活动。
        53.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2015年主要是深入开展“清源”、“净网”、“秋风”、“固边”、“护苗”2015专项行动。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展现文广事业发展活力
        54.加快庆阳广播电视台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事企分开、制播分离。
        55.加快国有演艺公司股份制改革,分清责权利,增强发展力。
        56.深化电影公司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发展活力。
        57.深化文化市场执法改革,明确县(区)行政审批和许可权,西峰城区文化市场执法权下放西峰区执法大队。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58.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市委“实施细则”,切实改进党风政风,夯实工作作风,转变会风文风,提高行政效能。
        59.深化对“两个责任”标准化建设的认识。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强化对“1+2+5”模式的学习,确保领导干部对主体责任认领到位,全体党员干部对“两个责任”标准化建设烂熟于心。
        60.完善标准化建设责任内容。组织局属单位、机关科室负责人集体讨论,全面修订五类工作图表责任内容,结合实际细化任务内容,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强化操作指导性,并签订责任书,把任务交接到位。
        61.严格管理落实指标。结合科室工作实际,设置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责任指标,在考核环节中,组织党员干部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62.进一步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重点从作风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实施“一案双查”,倒逼追究领导责任,真正做到五公开:即问责结果、实施方案、监督结果、执行结果、年度述职测评结果公开,自觉接受全体职工干部监督。
        63.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载体,深入开展市直文广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广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64.继续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工作,加强文广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树立文广部门良好社会形象。
        65.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文广系统行业安全、公私财物安全和人员安全。
        66.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按照帮联规划,落实年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