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行业信息>详细内容

镇原县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镇原县图书馆 2017.08.31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镇原县图书馆通过改善保管条件,征集抢救交流和整理校点编印等举措对古籍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还受到了广大古籍文献爱好者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改善保管条件,建设标准展室。

为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多方争取资金,先后制作古籍函套,购置香樟木古籍柜、密集柜、防磁柜、空调、空气加湿器、扫描仪等设施设备对典籍、旧照片进行电子化转化和综合保护。同时安装防盗门、加固窗,完成古籍室装潢并重新布局。为便于读者查询地方文献,压缩办公用房,新建地方文献室。

二、征集抢救交流,丰富馆藏资源。

通过刊登公告、上门请索、函电征集等方式,广泛征集到图书6大类530多种,旧照片180多幅,古籍76卷。其中,《镇原县志》(清康熙版)被省古籍保护中心省古籍保护中心列为《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嘉庆年间地契、陕甘宁边区地契、陕甘宁边区土地证等文献也特别珍贵。与内蒙古、甘肃省、通渭、河北省涿州市图书馆等馆交流互换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献130多种,丰富了馆藏,增加了藏量。

三、整理校点编印,方便检索查询。

对馆藏珍贵文献进行了影印、校点出版。2014年影印出版《甘宁青史略》,2015年3月校点出版康熙年间《镇原县志》。特别是康熙年间《镇原县志》2016年荣获庆阳市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第三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二等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慕寿祺著作34部366册,整理编辑《甘肃历代大事记》、《求是斋集句诗抄》等书稿。整理、编印《镇原地方文献概略》、《梁希孔诗文选》和慕思恭《秋月蝉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