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香包”出春闺华池民间民俗文化产业撑起一片天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现如今,在往来穿梭的出租车内,细心的人都会发现车内大都悬挂着一个或多个做工精致、针法绵密的小香包,更为细心的人同样会发现,小香包的背面绣着 “巧儿香包” 四个精巧的小字,这就是来自刘巧儿的家乡---华池,被庆阳市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礼品香包的“华池县巧儿民间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巧儿”系列小香包。
“巧儿”系列小香包采用各种精致高档绸缎、七彩丝线、纯天然香料等作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与其他地方香包特点不同的是,巧儿香包突出一个“小”字,其以圆形、扇面形、心形、针扎、长命锁等多种小挂件为主,是陇东民间用于装饰、传情、定亲的佳品,连续五年,巧儿香包几乎风靡整个香包节,因顾客争相购买而供不应求。
近年来,在“小香包大市场,小香包大产业”思路的引导下,在华池农村,家家是“车间”,人人是“技工”,华池妇女靠一把剪刀和一个针线包,坐在自家的炕头上,利用农闲和休息时间,将过去单纯表情达意的互赠礼品转变成为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目前,华池县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特别是“巧儿香包”、“妞妞花剪纸”在庆阳独树一帜。华池充分发挥名人效应,特此成立刘巧儿文化产业集团,集团下设刘巧儿民间工艺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刘巧儿文化产业集团和巧儿艺术团;研究会聘请中国评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巧儿扮演者谷文月、戴月琴、张秀荣、王丽京担任顾问,
今年,华池县在认真总结以往香包制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整合调查和民俗专家论证,继续以“保护资源、尊崇原貌、合理开发、突出特色”为今后文化产业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立足市场、大件求新、小件求精”的开发方向,引导各个香包公司和香包制作大户从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商品意识三个方面开发出了一批小巧、实用、方便携带等特点为一体的商用系列小香包投放市场。许多前客商和群众都对华池的小香包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浙江一位姓杨的客商于今年5月份一次性定走了巧儿公司上里塬分公司安春霞设计制作的十二生肖针扎、耳枕系列、鞋垫系列等产品100多件,元城镇华裕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米秀珍设计的梅、兰、竹、菊、鹏程万里、展翅高飞等刺绣匾额古色古香而意韵深长,远居韩国的客商李基德先生收到一幅刺绣画赠品后,对这朵“工于内而秀于外”的“艺苑奇葩”爱不释手,据了解,巧儿公司2005年被评为庆阳市文化产业“十强企业”后,现拥有民间艺术大师49名,从业人员4000多人。巧夺天工的巧儿香包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已成为庆阳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产业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