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为媒 节会为台,引爆“双节”假日文旅市场新热潮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2023年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庆阳市共接待游客16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328%和321%,较2019年同期增长97%和69%。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为:庆城县周祖陵景区17450人次,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48020人次,华池南梁红色大景区67297人次,环县环州故城景区174456人次。在“双节”前举办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带动下,庆阳文旅市场迎来新一轮热潮。
节会引客成绩亮眼,点燃双节旅游市场
9月26日至30日,我市举办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本届香包节恰逢双节来临,为节假日引客入庆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以香包为媒、节会为台,让香包这一古老民俗文化符号焕发了新的活力。特别是香包节现场,不仅有庆阳的传统民俗文化展示,还云集了省内外各有特色的非遗文化企业,既是庆阳香包的大舞台,更是全国民俗的嘉年华,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到庆阳体验民俗风,感受香包情。在香包节的助推下,国庆旅游市场取得了成绩喜人的“开门红”。香包节期间,现场观展群众达63.8万人次,累计近百万人参与节会活动,实现总销售额3381.61万元;吸引市内外游客119.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5亿元,极大的提升了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通过节会发现庆阳、了解庆阳、感受庆阳,为推动旅游市场热起来、火起来发挥了关键作用。
宣传营销多点开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今年“双节”期间,市、县(区)宣传、文旅部门以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旅资源宣传推介,通过广告投放、网络宣传、城市推介、踩线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来庆阳旅游“种草”更多群众。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参加深圳文博会、天津旅博会、敦煌文博会、厦门投洽会等,强势宣传庆阳香包节和展示庆阳城市新形象。积极对接央视4套“中国舆论场”栏目开展短视频宣传、央视2套制作“欢乐大猜想”庆阳专题节目,联系新华网开展《点赞中国城》全民点赞行动,邀请《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40多家媒体对节会进行宣传报道。节会期间,各媒体平台共刊发香包节相关新闻信息1200多条,全网转发推送近3万篇(条),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发布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相关视频1500多条,累计播放量近2亿人次,让庆阳登上抖音热搜,成为网络焦点。通过强力宣传,为双节引客打下坚实基础。
精彩活动乐享假日,游客体验丰富多彩
着眼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各景区景点通过形式各样的多彩活动,带给市民游客双节最佳体验。香包节期间举办了开幕式、文旅论坛、展示展销、招商洽谈、文艺演出、旅游踩线及美食品鉴等7大类16项活动,全面展示了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营造了喜庆、祥和、热烈的节会氛围。环洲故城景区借助节会热度策划主题互动,假日期间,吴桥杂技表演、大型经典秦腔剧目展演、道情皮影戏大展演、宋城穿越演艺、龙泉荡舟等特色演出轮番上演,举办的“唱响国庆 共赴环洲”演唱会,邀请众多知名歌星现场演唱,景区假日期间日日火爆。宁县义渠百花园景区上演大规模星空光影艺术乐园,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体验。市博物馆、图书馆积极开展“庆国庆 迎中秋”主题社教活动和图书阅读等活动,龙栖谷景区等乡村旅游特色景点推出住宿、餐饮优惠和篝火晚会等活动,让庆阳的节假日体验更佳。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香包节举办和“双节”来临之前,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专题组织召开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和中秋国庆期间旅游安全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对庆阳市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从9月21日开始,市、县(区)两级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执法督查检查工作,联动整治景区周边和游客集散区域尾随兜售、截客拉客、欺客宰客、“黑导”等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共检查场所95家,纠正景区涉嫌虚假宣传2起,检查安全隐患6条,均现场督促完成整改。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和24小时值班制,市、县(区)文旅部门每天安排1名领导和2名干部坚守值班岗位加强对现场调度和疏导工作,实现了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