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博物馆借助棚户区改造加强对环县古城的保护维修
环县古城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宋城,可能属于宋代的防御边城,但宋城已毁;明代又在其基础上重修,清代曾进行过加固维修,城墙保存基本完整,并沿用至今。这座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城为当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1993年度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环县博物馆结合当前我县棚户区改造工作,将分步开展对环县古城的保护管理。在2015年度的棚户区改造拆迁中,居住在古城东城墙上的窑洞居民搬迁达60多户,为尽快实施对搬迁完的东城墙段保护维修工作,4月21日环县博物馆邀请‘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环县古城的城墙墙体进行了整体的勘察设计,预计7月份设计方案通过就可对东城墙实施全面的保护维修。由于环县古城是以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46万平方米,城墙底宽约15米,顶宽约4米,高约9米。在80年代初,城墙周围的不少住户都是依托城墙体在其上面挖窑居住,因而造成对城墙的保护工作更加艰难。90年代以来为加强古城的保护工作,环县人民政府也因其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大量的保护资金,但是效果一直不够明显。通过此次棚户区改造工作,环县人民政府将‘环县古城的保护维修’建立在文物保护规划的“十三五”项目库,又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环县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城址周围的居民和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古城址的保护工作。
我们将借助此次棚户区改造的东风,彻底的搬迁完居住在古城墙体内外的所有居民,精心做好改造环县古城区内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坚持保护文物与文化产业复兴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把环县古城打造成我县文化旅游名城,开创全省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的名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