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春潮涌——正宁王录村农文旅融合绘就“富春山居图”!
春日的陇东大地生机勃发,在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日光温室里辣椒长势喜人,红色广场上研学团队络绎不绝,非遗作坊里豆香氤氲……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正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笔,以绿色生态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洒出“红绿交响”的时代新韵。
从革命热土到精神地标。伟人居住过的窑洞、战士剧社的军号道具、军民大生产的劳作场景,在王录村被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历史。依托“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这一核心IP,该村建成红色光辉广场、战士剧社展览馆等6处红色场馆,创新推出“重走红军路”实景剧本游、“田间党课”等沉浸式体验项目,目前已接待研学团队32批次、游客超1.2万人次,红色文旅带来的直接收益突破50万元。“我们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创建以来,每日游客量达到400人以上,未来将在体验、吃喝、玩乐一体上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王录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芳运表示。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在占地200亩的“三元双向”农业示范园,物联网系统正实时监测33座日光温室的环境数据,工作人员只要轻点手机,智能喷灌系统便对辣椒苗实施精准滴灌。示范园蔬菜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熟练且有序地进行着培土、装盘、点种、覆土等一系列育苗工序。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育苗盘熠熠生辉,盘中的蔬菜种子仿佛一个个怀揣梦想的精灵,正积蓄力量,孕育着新的生机。“通过精准控制环境条件,集约化育苗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种苗成活率和质量显著提高,育苗周期缩短15%。同时,有利于优良品种推广和病虫害统一防控,为生产绿色蔬菜奠定基础。”正宁县蔬菜站技术员史鹏举表示。
从资源活化到流量变现。“家人们看这个拉板糖,用的是百年古法工艺……”在“王录情怀”抖音直播间,90后新农人潘丹丹日销农产品超300单。该村组建12人直播团队,打造“线上展销+线下体验”双平台:线下建成老豆腐坊、怀旧面馆等7处非遗工坊,线上通过“福康正宁”直播矩阵推介红色文创、有机蔬菜。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80万元。同步开发的“红绿乡愁”旅游环线,让游客“早品革命岁月,午尝生态盛宴,夜宿诗意田园”。
当晨曦洒向王录村的蔬菜大棚,智能化育苗大棚已开始孕育新一批种苗;当夕阳染红战士剧社的青砖灰瓦,《绣金匾》的歌声仍在广场回荡。这个曾经藏在子午岭褶皱里的小村庄,如今以农塑形、以文铸魂、以旅兴业,走出一条“红色基因解码、绿色产业筑基”的振兴之路。正如宫河镇党委书记梁言所说:“我们要让每个村庄都成为自带流量的超级IP,让乡村振兴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