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市县要闻>详细内容

庆阳南佐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来源: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1-12-01浏览次数:【字体:

942e954b309547f19bb6f194aac54e45.png

F1房址局部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庆阳南佐遗址入选。


481596f3bb5d4a25a85fa41cd35e8e6f.png

出土的文物陶片

南佐遗址位于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行政村王嘴自然村的台地上。1984年至199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组织进行了5次发掘,揭露面积1300多平方米,出土的主要文物标本有彩陶钵、夹砂红陶附加堆纹缸残片、彩陶盆残片、泥质红陶钵残片、陶罐残片等,并有部分石器和骨器出土。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组成考古队对遗址开展第6次考古发掘,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现场考察讨论,初步认为,南佐遗址是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F1房址为全国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祭祀房址,出土的彩陶罐(缸)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最大的陶器,出土的带盖白陶豆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白陶器,该遗址有可能是黄帝活动场所之一,考古发掘后可能会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考古遗址之一。对于申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南佐遗址考古发掘对于正确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也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63e48b50f577495c8f20dfe06b541123.png

出土的白陶豆

考古调查初步判断南佐遗址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围合,面积约30万平方米,紧邻夯土台外侧发现2道环壕,核心区东、南、北三面约1000米处还发现外环壕遗迹,但目前尚不能确认为封闭的环壕。2021年考古调查初步了解1号夯土台残存面积约880平方米、残高2-3米。核心区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联排房屋等重要遗迹,其中大型建筑F1包括前厅、后堂,仅室内面积已达630平方米,墙壁、地面均为多层白灰面;F2出土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以及大量水稻遗存,显示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

b3cbd049e9e9439c95996be8bf580e5b.png

出土的白陶罐(缸)

d7d50d39beaf44879f59427579651f87.png

发掘的夯土基础

aaed58da4e9c49d4b14b96ac9d37f3be.png

出土的石器、骨器

南佐遗址是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探索早期国家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