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博物馆举办“相约北石窟,穿越丝路古道”暑期社教活动
庆阳市博物馆举办“相约北石窟,穿越丝路古道”暑期社教活动
近日,庆阳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相约北石窟寺·穿越丝路古道”暑期社会教育活动,共有48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8点同学们准时在庆阳市博物馆门前集合乘车前往北石窟寺。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区董志镇寺沟川村西北500米处,分布于蒲、茹两河交汇处,开凿在覆钟山长120米、高20米的崖壁上,是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到达北石窟寺后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了165窟、222窟、240窟等重点洞窟,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用心感受古代先民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力。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就北石窟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问答,并为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们赠送了珍贵的名信片。
参观结束后,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吴正科所长亲自带领我们体验了真正的丝路古道。大家跟随他的步伐,从北石窟往西南方向来到两河交汇处的鹿山脚下。这里有一条从北石窟寺到董志塬山顶延伸的保存最长、最完好的一段丝绸古道,当地人叫石道坡。据考证,石道坡为汉唐时期所修筑的一条关中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古道。公元25年,东汉史学家班彪避难河西,途经石道坡,途中留下千古佳作《北征赋》。
在石道接近河谷的地方被拦腰挖断,高约两米有余,据吴所长说,这是古代为防西夏的骑兵由此道突袭而特意斩断的。在古道的石崖上,至今镌刻着元代署名“罗中”的诗文,年代已久,题记字迹模糊,诗文写道:“今往藏龙伏虎地,偶闻鹿鸣凤临声”。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却印证了在这两河交汇处的地方,有鹿山、凤山、龙山三座山的地名。
虽然此道年久失修,废弃不用,但站在黄土山坡顶远眺三河口,面对着脚下缓缓流淌的蒲河,眼前浮想起往日车水马龙的暄器和车夫推着独轮车行走此道的艰辛,同时也感叹时光、朝代的飞逝与更迭。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庆阳佛教艺术的魅力以及古代先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宣传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保护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石窟寺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北石窟寺
参观北石窟寺165窟
互动问答环节
北石窟寺讲解员为学生颁发奖品
北石窟寺合影留念
乘车前往丝路古道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吴所长在车上为大家介绍丝路古道
吴所长带领大家重走丝路古道
丝路古道上的同学们
吴所长为大家讲解
吴所长耐心为大家讲解
丝路古道上的同学们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南科长和市博物馆志愿者在陡坡处帮助大家下山
古道上合影留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